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利用五官去感觉、探索外在世界,不仅从而获得物体的概念,也对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能力,进而产生“沟通”的兴趣。一般来说,刚满一岁的儿童,尚未拥有使用“口语”沟通的能力(孩子学会使用第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语音,约在十个月至十八个月之间)。所以,出生后的第一年可以说是“口语准备期”,这个准备期分为四个阶段,各有不同特征。
第一阶段:出生到两个月- 哭
哭是每个新生儿发声能力的表现,因此哭的声音也不尽相同。适当的哭嚎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声带闭合和呼吸动作的协调性。宝宝在一个月左右,已经会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需求,如饿了、尿湿了或要人抱等等。而当他们高兴、舒服时,也会发出愉悦的声音。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些哭声、愉悦声是很重要的起步。
第二阶段:两个月到四个月 - 喃喃声
这个阶段的宝宝,因气管、舌头等肌肉的偶发动作,会使宝宝发出类似[a]\[u]\[b]的声音。此时,他会对发出的声音产生自我模仿而喃喃出声,这种透过自我刺激来学习语言的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第三阶段:五个月到七个月 - 社交性发声期
宝宝已经学会用声音来表示需要,譬如:他会对着一件玩具哼叫,表示他“要”。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听别人发出的声音,也会倾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他会学着对别人用“声音”讲话,也会对自己喃喃出声。此时期宝宝的发声已具有社交能力,故此时期又称为“社交性发声期”。
第四阶段:八个月到十二个月 - 开始学说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交性发声练习后,宝宝的声音已具有高低起伏、大小声的变化,甚至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出现,到了一岁左右已发展出使用“语音”、“口语”的能力。
幼儿的成长是身心均衡发展的结果,因此,促进语言发展的活动必须兼顾相关器官的发展,且应按孩子现有的能力、认知发展和大脑成熟度作阶段性的设计。
以零至一岁的宝宝来说,他正处于感觉动作发展的阶段,这时的语言游戏除了强调“口腔动作、发声与呼吸间的协调”练习外,给宝宝听、看、摸等感官刺激、让他借此认识环境、学习新事物及提升认知能力,也是重点。
所谓“口腔协作”,简单地说是指舌头、嘴唇、下颚等器官灵活而协调的动作,这些动作关系着孩子说话时发音、咬字的能力和口齿清晰度。比如,孩子必须先学会“舔”的动作,才能顺利、清楚地发出[d]\[t]\[n]\[l]等音),而发声与呼吸间的协调能力,则直接影响孩子说话时的费力与否。
以下提供适合零至一岁宝宝的语言游戏给家长们参考↓↓↓
1)1到3个月“听”的游戏
听,是语言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新生儿的听觉相当敏锐,因此我们应多提供宝宝“听”的经验。譬如,听听风铃的声音、手机播放轻柔的音乐、有节奏的音乐铃声、玩具声,还有爸爸妈妈的声音。爸爸妈妈不妨利用喂奶的时刻,搂着宝宝,一边喂奶、一边轻摇(幅度不要过大,婴幼儿易呛奶引发中耳炎),同时轻轻地哼哼唱唱。透过搂、抱,您正给宝宝很好的触觉刺激;借着“摇”的动作能促进宝宝前庭系统的发展;爸爸妈妈温柔的声音,不但刺激宝宝听的能力,更能带给他安全感,进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3到6个月“模仿”的游戏
这阶段的游戏应着重于模仿,让宝宝模仿简单的口腔动作:亲一下,发个大声响、伸一伸舌头、轻轻的吹气等等。一开始时尽量做给宝宝看(宝宝可能要几次后才会模仿),过一段时间后,父母就可以引导宝宝玩个“印第安人游戏”:爸爸妈妈用手轻轻拍自己的嘴唇,并发出一啊一啊的声音。当手一合一开时声音会有变化(类似印第安人攻击时发出的声音),宝宝会觉得很有趣,此时,妈妈(爸爸)就可以拉着宝宝的小手做同样的动作。宝宝只要发出一点声音,家长就立即给与鼓励。
3)6到12个月“口腔动作”的游戏
亲一下、吹碎纸片、吹羽毛、吹乒乓球都是很好玩的口腔动作游戏,不仅可以训练宝宝嘴唇闭合的力量,也能提供宝宝配合呼吸动作而将空气由口腔送出的练习机会。因此不妨给宝宝一盒撕碎的纸片,亲子一起来享受纸片吹得满天飞的乐趣。另外,不同质感的东西可以提供宝宝不同的触觉刺激(譬如:丝巾、包装纸、绒布玩偶或一盒沙),家长们可以用丝巾或包装纸盖住宝宝的头,和他玩躲猫猫,当他扯下丝巾(包装纸)时,自然获得了触觉经验,也享受到了玩游戏的乐趣。
给0~1岁宝宝父母的建议
1、让宝宝多动嘴巴
2、就宝宝的语言能力进行游戏
3、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游戏
4、了解宝宝的发展特征
5、即时鼓励宝宝
6、游戏过后及时清理小道具
(注:文章主体摘录自台湾幼儿语言专家--林立英教授)
相关阅读:2到3岁宝宝怎么学说话
3到4岁宝宝怎么学说话
4到5岁宝宝怎么学说话
弱听儿童听能发展的第一阶段———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