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产品展示 | |||||||||||||||||
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联系QQ:735589102 | |||||||||||||||||
|
|||||||||||||||||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厦门益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028167
【厦门思明区助听器】|【厦门湖里区助听器】|【海沧助听器】|【翔安助听器】|【同安助听器】|【集美助听器】|【杏林助听器】 手机:13950181258(微信同号) 电话:0592-5566848 厦门益耳助听器中心,厦门助听器元老,福建难找自有店面经营、至专业的厦门助听器专卖店 地址:厦门思明区仙岳路452号松柏湖花园9号铺(松柏侨建花园、交通银行、松柏欧菲整形医院正对面) 公交地图等详见网站最上方"联系我们"栏目 打造厦门助听器|泉州助听器|漳州助听器|福州助听器|莆田助听器|石狮助听器|晋江助听器|龙海助听器|龙岩助听器|宁德助听器|三明助听器|南平助听器|安溪助听器等福建领航助听器验配 |
耳硬化症全面解读
耳硬化症 (otosclerosis)又名耳海绵化症 (otospongio— sis),是一种以原发性迷路包囊骨海绵样变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其病灶特征表现为骨迷路包囊灶性骨质吸收,髓腔扩大,血管增多 ,呈海绵样变、破骨、成骨现象,以上可同时存在。
一、耳硬化症的发病率
耳硬化症的种族差异极其明显,临床上耳硬化症的发病率随种族和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高发病率见于欧洲白种人及东印度人,而东方人种中国、日本和印第安人中发病率相当低,非洲人患病者更少,仅占白种人1/10。白种人的发病率最高,为 0.3% ~0.5% ;黄种人被认为是此病的低发种族。然而,组织学上耳硬化症的发病率远比临床的发病率高,约为 2.5% 。本病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l:1.85,高发年龄为 2O~50岁 ,高峰在 30~40岁之间。
二、耳硬化症的病因
耳硬化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遗传学、内分泌学、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
遗传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耳硬化症的遗传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亦有提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耳硬化症由于在不同种族和家庭中发病率有差异,常发生在纯合子双胞胎中,因此多认为其发病与遗传有关。50%有镫骨固定的耳硬化症家庭中有一个或更多的成员患同病。种族差异极其明显,高发病率见于欧洲白种人及东印度人,而东方人种中国、日本和印第安人中发病率相当低,非洲人患病者更少。仅占白种人1/10,真正的遗传规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内分泌因素
耳硬化症通常发生在女性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病情也会存在明显的加重或恶化迹象,原因与体内内分泌紊乱或代谢异常有很大关系。
病毒感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足板中骨细胞、软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结缔组织中有抗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病毒的抗原。因此,认为耳硬化症的病因可能为上述病毒感染所启动的骨迷路包囊的炎性血管反应或慢性炎症。
免疫因素
耳硬化症可能属于免疫性的疾病,随着生物化学不断的开展,发现本病和某些酶活动性增加有很大的关系,如蛋白酶和水解酶,会导致海绵样骨的破坏,进而造成骨组织骨组织固定致镫骨固定。
三、耳硬化症的病理
耳硬化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可累及骨迷路骨壁的骨外膜层、内生软骨层和骨内膜层。耳硬化症的病理改变可以分为两期:海绵化期和硬化期。
1)海绵化期(活动期):
骨迷路骨质吸收、髓腔扩大,血管增生,破骨细胞增生较明显,骨小梁疏松紊乱,骨密度减低,致密骨被血管丰富的海绵状新生骨取代,海绵状组织是耳硬化症病变的本质。在CT上表现为耳囊内的透亮或低密度灶,有时会出现耳蜗周围环状低密度改变(双环征)。破骨、成骨现象可同时存在,此时沿骨小梁虽有成骨细胞增生,但不占优势。
2)硬化期(成熟期):
血管增生及细胞浸润逐渐减少或消失,海绵状新生骨血供减少、出现钙化,骨质逐渐致密,形成不规则致密隆起的骨结构,产生致密硬化斑,硬化期病灶与周围骨质密度接近,CT 图像上常不能显示。
病变逐渐累及前庭窗、镫骨底板及其环状韧带,导致前庭窗狭小甚至封闭,镫骨活动度降低、镫骨底板增厚。
四、耳硬化症的检查与诊断
(1)耳镜检查
部分患者外耳道宽大、皮肤菲薄。约1/5患者透过半透明鼓膜可见鼓岬呈粉红色(Schwartze征)。这是耳硬化病灶高度活跃(血管丰富)的表现。
(2)听力学检查
显示为传音性聋的特征。纯音听力计检查曲线呈现明显的气骨导差距。晚期则呈现混合性耳聋的特征。由于镫骨固定增加的阻抗影响了骨导的测量,骨导曲线多有Carhart切迹,即骨导平均在500 Hz降低5 dB,1000 Hz为10 dB,2000 Hz为15 dB,4000 Hz为5 dB,上述数据又称Carhart指数。欲获得患者耳蜗功能正确评估,需按上述指数修正骨导曲线。声导抗测定显示As型鼓室导抗图,镫骨肌反射早期阈值升高,晚期消失。
(3)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变累及部位不同 ,耳硬化症的影像学表现可分为前庭窗型 、耳蜗型及混合型。前庭窗型最常见 ,其次为混合型,单独耳蜗型最少见。
五、耳硬化症的治疗
耳硬化症手术研究进程:
耳硬化症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并非所有的耳硬化症患者都能通过手术提高听力。
1876年Kessel通过鼓膜切开和耳道部分骨壁切除行镫骨撼动术,之后有学者相继报道了手术效果。
1938年 Lempert一期内耳开窗术成功。
1952年 Rosen利用 gempert耳内进路作镫骨撼动术也获得成功。但该术式也有局限性,术后镫骨可能再次固定且有些镫骨难以撼动。
1956年 Shea完成了首例现代镫骨底板切除术,或称大孔开窗技术,从而带来了耳硬化症治疗的革命性进步,但此后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发现这种术式可对内耳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术后高频骨导听阈可有所下降,且远期听力会进一步下降。
1962年 Shea又报道了应用 Teflon活塞配合小孔开窗技术治疗耳硬化症。
1978年Fisch对 Shea的小窗技术进行改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l980年Perkins将氩激光用于小孔开窗术。自氩激光首次用于镫骨手术后,其它激光系统逐渐应用于临床,目的是为了减小内耳的损伤,事实上,镫骨手术中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处理镫骨底板时对迷路造成的损伤,尤其是前庭窗龛偏窄或镫骨底板浮动时,而激光的应用能精确地控制术中的操作,提高了手术效果并减少了并发症,这也促进了小孔开窗术的普及。
1995年 CO 激光被应用于镫骨手术。人工镫骨手术中应用激光技术,可行镫骨底板开窗术、处理镫骨肌腱与镫骨上结构。随着激光技术在人工镫骨手术中的应用,镫骨手术术后的效果明显提高。
目前二氧化碳激光辅助人工镫骨技术已经成为欧美国家镫骨手术的主流。各种手术术式在治疗耳硬化症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术后听力,其中足板小孔开窗术在改善听力及减少术后高频听力损失和眩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耳硬化症较理想的术式。
五、耳硬化症与助听器
不选择手术的耳硬化症患者,以及人工镫骨或镫骨撼动术术后远期效果变差不愿意二次手术的患者,他们也可以考虑助听器的介入,可以尽早进行助听器介入干预,助听器对耳硬化患者干预后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关阅读:耳硬化症